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颈肩痛 > 疾病并发症

落枕颈肩痛,这个穴位从未让人失望过

案例一案例二

关于后溪(《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在手小指外側本节后陷者中。(《甲乙》)

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穴在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在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

头项强痛,耳聋,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昡,目眦烂,疥疮。

关于取穴

《针灸大成》

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腧穴学》

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

第五掌骨小头后缘;

赤白肉际处取穴;

握拳时,穴在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

对初学者来说,很难通过像“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第五掌指关节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这样的文字描述来寻找穴位,但通过图片和画面的呈现就容易多了(如下图所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个人的手掌肌肉丰厚程度不同,颜色也不一样,按照“赤白肉际”、“掌指关节横纹头”来找穴,往往会有误差,这点误差一方面影响的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扎在“赤白肉际”(下图一黑线的位置),真的会很疼。所以,更准确的方法是贴着第五掌骨的边缘进针。当然,进针要快,才能最大限度减轻痛感,这只需要多花一点时间练习就能做到了(下图二所示练习方法)。

图一:黑线为赤白肉际,红圈为后溪实际位置

图二:求真针灸学员平时扎铅笔练指力

后溪进针,一般使用1寸或1.5寸针,根据情况需要还可以下3寸针,长针可以同时透过两条或更多经络上的穴位,比如后溪穴透劳宫穴、内关透外关等等,起到协同加强的效果。

动气针法:边扎边活动患处

关于动气针法

即“引动其气”之意,是董氏奇穴针灸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针法,在临床逐渐被广泛运用,特别是治疗颈肩腰腿疼,闪腰岔气效果立竿见影。具体操作就是针刺得气后,让患者活动患处的方法。例如脖子痛进针后,让患者缓慢转动脖子,仔细体会肌肉的紧缩和伸展,尤其是僵硬酸痛、活动受限的部位,直到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然后出针。

后溪倒马针

为什么后溪对落枕会有效?

“输主体重节痛”——《难经》,后溪是小肠经的输穴;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正好在肩颈部位绕行;

落枕或者颈肩疼痛,往往是因为局部在错误的姿势下,用力时间过长导致,比如久坐,剧烈运动,睡姿不对等等,影响了患处气血运行不畅通,造成肌肉僵硬紧张不能放松,从而限制了正常的肩颈活动范围。针刺小肠经的输穴后溪,自然会激发整条小肠经络的能量运行,连带着疏通瘀滞在肩颈处的气血,起到相应的作用。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路

近期开课:零基础针灸体验课(第二期)报名入口

更多课程信息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zngk.com/jjtbfz/12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