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强强联合卒中后肩痛患者
点击上方蓝字医院
最近小编遇到了麻烦
自行车转弯难转,差点摔倒
估摸着是轴承出问题了
修车大爷一查果不其然
人体也像是一台高级机器
肩关节是灵活的“轴承”
一旦肩膀“轴承”损坏
胳膊就无法自如活动
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给生活带来无尽烦恼
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病区和超声科强强联合
针对肩痛展开康复治疗
巧妙化解人体“轴承”难题
2年前一场脑卒中后,肩痛如影随形
67岁的陈阿姨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有能手臂自如抬举伸展的一天。“整整折磨了我两年的肩痛,在医院治好了!”在医院接受了康复治疗的陈阿姨特别激动,困扰她2年的痛苦终于消失了。
两年前,陈阿姨患脑卒中,留下了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索,深浅感觉减退、运动障碍且合并肩关节半脱位的后遗症,只能借助拐杖来行走。近一年来,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双侧肩痛,双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影响了日常生活,严重时影响睡眠。长期的慢性疼痛随之而来的是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医院,尝试多种治疗,但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肩痛的问题。
慕名前来医院,病情迎来转机
陈阿姨听朋友说医院康复医学专业马将主任专家团队针对肩痛有方法,于是慕名前来就诊。马将主任详细了解了陈阿姨的病史后,为她进行全面查体。
“经过评估,陈阿姨的情况比较复杂,”马将主任说,“由于左侧肩关节半脱位,长期不活动以及不良姿势导致肩关节囊松弛、有炎性改变,右侧肩关节长期拄过高的拐杖以及步行时重心过度依赖右手(不排除劳损或外伤的可能),出现肩袖损伤”。
随后,相关检查证实了马将主任的诊断。康复医学科三病区与超声科进行了讨论,决定“强强合作”,共同为陈阿姨量身定制了康复治疗方案。
第一步:肌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以及神经阻滞
在超声科王小颖副主任肌骨超声引导下,马将主任精确定位注射点、进针角度以及深度,为陈阿姨进行了左侧肩关节腔内注射和右肩关节神经阻滞,陈阿姨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敢于主动抬举胳膊了,双侧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加!陈阿姨笑容满面,用曾经不敢抬起的手,给两位主任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步:居家康复
肌骨超声助力缓解了陈阿姨的疼痛,居家康复同等重要。康复医学科治疗师长专门为陈阿姨制定了个性化居家康复计划,详细讲解了居家康复注意事项,指导进行舒适康复、规范康复,避免因活动不足或活动不当造成二次损伤。
目前,陈阿姨双肩不再疼痛,脸上愁云一扫而光。
科普小知识
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怎么办?
国内报道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达40.9%-70%,常在脑卒中后发病后3周内出现,并伴有不同程度肩痛症状,而长期的肩关节半脱位在将会造成肩周组织损伤,从而导致继发性肩痛。
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生率达5%-84%,多发生在卒中后第2周内,也可能2周后或更晚。
康复医学科三病区马将主任介绍,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包括良肢位摆放、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中医传统康复、康复护理等,其中良好的日常姿势管理以及合理的运动方法是关键。
脑卒中后出现肩痛的患者一定要尽早诊断,尽早介入精准康复、舒适康复、规范康复。
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肌骨超声”呢?
据超声科大主任杨晓青介绍,肌骨超声就像医生们的“眼睛”,是检查肌骨疾患的利器。
什么是肌骨超声
肌骨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体内组织器官的运动情况,操作简便,可一次检查多个关节,可重复性高,可广泛应用于骨科,疼痛科,康复科,风湿免疫科等,能够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是康复治疗的手段。
可以显示的内容
六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炎症(比如血肿、积液、肌腱撕裂、网球肘等),关节炎(例如类风湿、痛风、骨性关节炎、滑膜炎、肩周炎),周围神经损伤及卡压(腕管综合征、尺管综合症、肘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软骨损伤程度,外周神经来源或其他组织来源的软组织肿瘤。
可以使用的范围
肌骨超声不仅可以全面观察损伤部位与程度,还可用于介入性操作的引导,在疼痛治疗方面有广泛应用,对于关节腔注射药物、神经阻滞等进行可视化操作。例如超声引导下肌肉注射肉毒素、肩胛上神经阻滞、肩关节腔注射药物、肩峰-三角肌下滑囊注射等。
康复医学科三病区马将专家团队马将,康复医学科三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青年委员。
团队擅长:早期康复、吞咽障碍康复、肌骨康复(颈肩腰腿痛)、手功能康复,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所致言语吞咽、认知、偏瘫、截瘫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肌骨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仪肉毒毒素注射等。
团队出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日上午
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