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疼的康复注意事项
颈椎病埋线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与康复动作
一、颈椎的正确使用姿势
二、选择合适的枕头
枕头的高低应以仰卧时颈不过屈,侧卧时无侧屈为宜,枕头以放置在枕颈部后方为好,这样可以维持头颈部生理曲线,使椎节内外处于平衡放松状态。或者挑一个薄、软的枕头,竖放,三分之一向上叠,头部位于三分之二处,此法也能改变头颈部的生理曲线。
三、每日康复动作
1、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2、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
3、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腰椎间盘病埋线治疗后的防护和康复
1、埋线治疗后3周之内决对卧床休息(吃喝拉撒均不能下床),3周之后可下床活动,腰间佩戴护腰防护带。
2、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的姿势以及睡姿,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注意避免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以免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腰腿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急性期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明显减轻由于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所导致的疼痛症状,并且有利于稳定病情。
3、在外出长时间坐车或行走时,加强腰部的保护,同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腰部再次出现扭伤。
4、注意保暖、防寒、防潮。在外出期间尤其是秋冬两季,应随天气的变化增加衣服,尤其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
5、在外出期间除注意适当休息外,还应注意身体的锻炼,利用临时场所,可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及前屈、后伸、旋转运动,同时双下肢也应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卧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或是较硬的棕床。仰卧时膝关节可以轻微屈曲,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可以使用合适的腰椎枕,(腰椎枕高低个人差异较大,建议以舒适为标准,宁低勿高、宁软勿硬)侧卧时屈膝屈髋关节,这样可以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下床 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慢慢伸直,身体重心缓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侧下肢再下,手扶床沿站起。
●坐位 坐时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高度与病人膝关节到足面的高度相等。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站立 从座位上站起时,先前移臀部,使身体重心前移。然后双侧下肢从椅子前方慢慢着地,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站起。
膝关节埋线后注意事项
一、膝关节埋线后决对禁止下蹲动作,在保持坐姿时尽量让双脚高于膝盖,有利于血液循环,减少膝盖压力。
二、选对运动,事半功倍,选错伤害加倍
1、膝关节是屈伸关节,只有在屈伸运动时,循环才是良好的。也就是说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做绕环运动等等都是不适合的。
2、膝盖的最大承载力在20岁左右形成,如果20岁左右时的体重能维持一生,膝关节老化速度就会大大减慢。
3、我们20岁以前可以通过锻炼把膝关节锻炼得很强壮,20岁-50岁之间,即使使劲运动,对膝关节的影响是不大的。
4、如果20岁时不怎么运动,到30岁后想保持身材怎么办呢?
如果之前运动量很少,想恢复运动,可以选择从游泳、练腹肌、腰背肌等非负重运动开始,慢慢再过渡到负重运动,那样膝关节就不容易受到伤害了。
5、损伤膝关节的运动包括深蹲、爬山、强迫体位(如长时间蹲、跪等)。
三、男性女性在生理结构上不一样,膝关节的发病率不同。
女性:首先,女性生育期时,为了生产做准备,全身关节都要放松,膝关节会变得松弛。因此产后会出现膝关节没力、怕冷、酸痛等,这种一般是一次性的,不过如果产后调养不好,膝盖的问题就会积累下去。
其次,女性在30岁后,骨龄通过峰值后,骨量流失,骨密度下降,会出现膝关节前面疼痛,上下楼、下蹲时有疼痛感。这个时期男女都会有。
第三,女性50岁左右停经、进入更年期时,会出现一轮严重的骨丢失。如果这轮照顾不好,不但膝关节会出现问题,还会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或者膝关节出现明显的退变。
男性:男性膝关节,一般只在30岁左右会出现短时间的退变。60岁之后,是出现全身机能衰退的一个阶段,可能有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明显退变、髋骨骨折等现象。
李氏埋线门诊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埋线治疗颈肩腰腿疼等疑难杂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父亲李造坤写论文《以夹脊穴为主埋线治疗颈椎病》年发表在中国一级刊物《中国针灸》10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