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颈肩痛 > 疾病并发症

贺氏三通病例分析和注意事项

贺普仁简介

贺普仁教授,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名老中医”,被誉为“国医大师“称号。

贺普仁教授认为,尽管病因有七情六淫,饮食劳倦,跌打损伤等,但在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气滞是不可逾越的主要病机。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故称“病多气滞“。他对传统的毫针疗法,火针,灸法,拔罐疗法,放血疗法等做了大量的挖掘,概括为微通,温通,强通三种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

60年来,贺普仁教授潜心钻研针灸技法,治疗了疑难杂症。

贺氏针灸三通法的形成

贺氏针灸三通法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的,吸收历代医家思想的精华,并融合贺老的学术经验而形成的针灸理论体系。通过仔细研究《素问》、《灵枢》可知古人在论述治病的法则时强调的是通调理论,而该理论是建立在经脉对人体生理病理治疗的重要性基础上,故通调理论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法则。《中华大字典》中云:“痛,调也。”《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欲以微针,通其经络,调其气血,营其顺逆,出入之会。”贺氏三通法包括: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微通法即毫针刺法,古人将毫针称为“微针”、“小针”,如《内经》所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故代表此法代表的主要工具为毫针。温通法即火针疗法,“温”代表火针的特点,即借其温热效应。强通法即放血疗法,“强”表明放血的方法使用三棱针强刺激皮肤血络,迫使其出血。“微”、“温”、“强”反应了不同的针具、施术特点以及刺激量的强弱程度。

《素问.调经论》是内经中论述通调经脉重要性的专著,其论点是: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其所言经脉内连五脏六腑,外联身体肢节,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经脉的运行使全身器官和脏腑,紧密的联系起来。若气血失和,则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治疗疾病应根据经脉气血虚实而调整,只有调经脉血才能治疗五脏病变。从而指出了经脉在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的重要性。

“三通法”进行治疗,归纳如下:

??内科:关节痛,腰腿痛,痄腮sai,肾虚腰痛,阳痿,遗精,胃脘痛,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面肌痉挛,末梢神经炎,颈痛,肩痛、背痛,类风湿关节炎等。外科:乳痈,腱鞘囊肿,luo瘰疬,缠腰火丹,脂肪瘤,纤维瘤,慢性溃疡如静脉炎,脉管炎等。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外阴白斑等。

?皮科:神经性皮炎等。

?骨科:骨质增生,外伤等。

?五官科:眼病,鼻衄,息肉等。

贺普仁教授个人感言(1)——对疾病的独特见解

?病多气滞:即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气血是人体的精微物质,是生命的根本,而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内联脏腑,外联肢节,所以他是脏腑间、脏腑与体表间互相影响的途径。如经气强盛,气血调达则生命活动正常,如邪入于络引起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气血瘀滞,产生各种病证。所以说虽然疾病千变万化,治病因素各异,但其病机均为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故法用三通。

?针灸治疗关键:

通:通经络

调:调气血

?病机方面:“病多气滞”

?治疗方面:“法用三通”

贺普仁教授个人感言(2)——谈针刺、拔罐手法

?针刺手法强调重“神”,即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做到心手相合、眼心相合,这样才能达到无痛进针,是病人痛苦小,疗效高。同时练好指力、气力,把力与气运输到指尖,使气随针走,针随手入。这是进针的关键。(炉火纯青)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

?多用放血拔罐,治疗多种病症。即用针具刺破人体特定穴位或部位,赶出少量血液,再施以拔罐,以拔出更多的血液的一种方法。背部放血可以调脏腑,肢体局部放血可以治疼痛、麻木等。它的治病机制为疏通经络,调气理血,促邪外出。

贺普仁教授个人感言(3)——对疼痛的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气血运行障碍是各种治病因素导致的共同病理结果,是疼痛发生的病理基础。《素问。举痛论》中曰:“寒气入经而ji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cu卒然而痛。”

?贺老认为疼痛是一种感觉机能,按照中医理论,感觉属于神的活动,神由心所主,《灵枢。本神》中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以疼痛也是气血运行障碍传导至心而产生的感觉。中医还认为心主血脉,心与脉相通,心气将血液灌注脉道,周流全身后又将血液流回至心,故当气血运行障碍时,心必然会有所感觉,心感觉到了这种病理变化,则有疼痛的症候产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针灸治疗疼痛通过3个途径,来阻断恶性循环。

(1)病因治疗:纠正和消除使气血瘀滞,运行障碍的因素。

(2)病机治疗:通经络、调气血,改善气血运行障碍。

(3)症状治疗:移神宁心,阻断恶性循环。其中通经络调气血是最关键

一,麻痹病症分析:

1.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无定处,可见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血海)

2.痛痹:痛有定处而剧烈,其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关节不可屈伸。苔薄白,脉弦紧。(气海)

3.着痹: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痛有定处,转则不灵,屈伸不利。舌苔白腻,脉濡缓。(阴陵泉)

4.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活动受限,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舌苔黄,脉滑数。(大椎)

(三)治疗法则:疏风散寒,祛湿清热,养血活血,通经止痛。

取穴:主穴:足三里、关元、曲池

结合患处局部取穴:

肩部:肩髃、肩髎、肩贞肘部:尺泽、曲泽、少海

手指:阳溪、阳池、八邪膝部:内外膝眼、阳陵泉

踝部:申脉、照海、丘墟、昆仑足趾:太溪、八风、昆仑

二,颈椎病症与分析:

?属中医痹症范畴,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导致上、下椎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一)病因病机

?随人体老之已至气血渐衰,正气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则外邪乘虚而入,稽留颈项,经络受阻,气血流注不畅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自觉颈部不适,颈部、肩部肌肉酸痛或麻木,颈部有沉重压迫感,常伴有头痛,眩晕,耳鸣,严重时半身肢体麻木或行履不稳等症。

?(三)治疗

?1.法则:扶正助阳,温通经络。

?2.取穴:阿是穴、风池(大椎刺络放血,或颈肩刺络放血)

?3.刺法:以中粗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深度2~3分。在局部不同位置点刺3~6针。

?4.方义:借火针之力温通局部经脉气血而缓解症状。

5.按语:火针治疗颈椎病,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注意颈部、肩部勿针刺过深。曾治疗一位病程1年得颈椎病患者,女性,53岁。西医诊断为“颈椎5、6骨质增生”。表现为两肩背痛,过劳时,疼痛加重。治疗以火针点刺疼痛局部,一次即见好转,6次治疗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练针先练身,练气后运针

留针、出针、

?留针法:根据病情、病种,分清补泻,根据补泻决定刺激形式和留针时间的长短。补法中可留待针穴松动时出针,也可以再施予单向捻转,以待到第二次针穴松动时出针,或重复几次,亦可在针感消失时出针,此为补法。而泻法中,留针时期可间断地施以泻法的操作,直到刺激量够了,就可以出针,亦可一次给足刺激量,然后留针至针穴松动时起针。

?出针法:出针又称“起针”,其手法很重要,起得好,可以使病人少受痛苦,或不受痛苦。起得不好,则易出血、肿胀、疼痛,甚至产生晕针现象。更不可粗枝大叶,起针不净,丢在病人身上。

?1、起针必须聚精会神,如思想不集中,就容易丢针,或漫不经心一抽而出,引起出血或造成血肿。

?2、起针时,左手拿棉球按住穴位,右手拇食二指握住针柄往外提拔,然后左手轻轻按揉针孔,以免出血。

?3、有的穴位局部血管多,组织疏松,如头部的太阳穴、听宫、睛明、翳风、下关等穴处,起针时如不马上揉按,很容易引起血肿,这些穴位应当特别注意。

?特别对于留针短,针下仍有沉、紧感觉的时候,应把针体“顺”至松动后,再徐徐出针,揉按针孔。泻法中,起针宜速,轻轻覆盖针孔即可,不必揉按。

?

(微通法)正确的刺激量从何而来

临床症状的分析:临床上每一个病人都要按照四诊八纲进行辩证施治,根据病情久暂,气血的虚实,以明轻重缓急,确定扶正祛邪的方案,配选好适当的穴位处方。

青年人以饮食所伤居多,其证多属实,用泻法,刺激量宜大;壮年人以起居失宜独胜,其证多虚实夹杂,刺激量居中;老年人以七情所伤为主,其证多虚,用补法,刺激量宜轻。

阴--女--血--里--寒--虚

阳--男--气--表--热--实

(微通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微通法”不仅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麻痹、慢性皮肤病、妇女病等,同时对一些急症、重症如晕厥、高血压状态、脑震荡、中风等也有起死回生之效。

?“微通法”在施术时必须有极其负责的态度,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练好基本功,熟练掌握针刺刺法,对重要穴位和邻近重要脏器的部位,更要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粗心大意,以防出现异常情况。万一出现异常情况,施术者不可慌乱,要沉着冷静,妥善处理。一般情况下只要认真负责,及时处理,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头痛病例分析: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例如血管性头痛,多因高血压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发生炎症,也都有头痛;邻近颅腔的局部器官组织的疾患,如额窦炎、上颌窦炎以及眼、耳、牙齿、咽喉等五官与颈部疾病亦常有头痛的症状。此外,偏头痛和神经机能性头痛(包括生理功能性如月经前后、更年期的头痛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疾患。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可由风邪、积热、肝阳、痰湿和体质虚弱等原因所导致。以风为阳邪,易犯巅顶,随经入脑,阻留于上,与正气相搏,则发为头痛;或胃中积热,肝胆火炽chì,随经逆上,阻滞经气而发病;亦有因痰湿内阻,脾失运化,或劳倦伤中,致清阳之气不能上举,而产生头痛;或肾气亏损,阴血虚耗,肝阳上潜,清空被扰而作痛。

一、头痛病案分析(2)(二)辩证分型

1.外感头痛

风寒头疼: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风热头痛:头痛如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溲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2.内伤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尤以两侧痛甚。心烦喜怒,面赤目红,胁肋胀满,舌红苔黄、脉强有力。

痰湿中阻头痛:头痛昏蒙而沉重,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苔白厚腻,脉滑。

肾精虚损头痛:头痛发空,摇晃加重,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无力。

一、头痛病案分析(3)(三)治疗法则

外感头痛:疏风散寒、疏风清热或祛风胜湿。主穴:太阳穴放血风寒型:风池风热型:大椎(拔罐放血)风湿型:丰隆

内伤头痛:平肝潜阳、燥湿化痰或滋阴补肾。主穴:四神聪放血;肝阳上亢:合谷太冲;痰湿中阻:中脘;肾精虚损:肾俞

(1)太阳穴放血:选择太阳穴处静脉怒张处,用三棱针点刺0.2分出血数滴,有的病人出血很少或不出血,可用小火罐吸血,一般血出痛止。

(2)四神聪放血:用三棱针点刺四神聪,有的立即出血,不出血者,可用手挤按,出血量不必过多。

4.方义:太阳为经外奇穴,是止头痛之效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穴,阳维脉主阳主表,可散风解表。大椎能表散阳邪而清热。丰隆为胃经之络穴,可健运中焦以运化水湿。主配穴相用,共奏解表止痛之功。

四神聪为醒脑止痛之穴。太冲为肝经原穴,配主穴相用,有平肝潜阳清利头目之效,中脘为胃之募,有健中焦化痰浊之效。肾俞为背俞穴,具补肾填精之功。

5.按语:针灸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多的方法。临床运用得当,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因头痛原因复杂,故在治疗前应作细致诊断。

温通火针术中要求

1、进针:进针的技术关键是快。针体烧红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穴位。这就要求医者要有一定的指力和腕力,需反复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2、留针:当火针用于祛瘤、化痰、散结时,则需要留针,留针时间多在1~5分钟,如针刺淋巴结核,需留针1~2分钟;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可留针5分钟。

3、出针:火针提离皮肤后,要用干棉球迅速按揉针孔,以减轻疼痛。若火针针刺后出血,不必止血,待自然停止后用干棉球擦拭即可。若属脓肿性病变,脓随汁出,应出脓务尽,然后包扎。

温通火针术后要求针刺完毕后,应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针后当天如出现针孔高突、发红、瘙痒,不要搔抓,以免范围扩大,这是机体对火针的正常反应。因火针治疗是经过高温加热后进行的,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应告之患者不必担心,这种反应会很快消失。针后当日(24小时)不要洗澡,以免污水侵入针孔。火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禁房事。

施术间隔时间:火针会造成某种程度的肌肤灼伤,因此需要时间康复,一般情况下,火针最短应间隔1日方再次施治。急证亦可每日针1次,但不应超过连续3次,3次后无效可换他法。慢性病可连续治疗,间隔时间亦可略长,3~7日1次。

贺氏三通疗法学习班

报名(郭老师)









































北京白癜风医院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zngk.com/jjtbfz/6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