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颈肩疼痛的探讨
颈肩痛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颈肩痛是一个症状,很多疾病都能引起颈部或肩部疼痛。现就颈椎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与同道者进行商榷,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1.引起颈椎病的原因1.1外因1.1.1急性颈部外伤急性颈椎间盘病变,如合并高位颈髓损伤,可出现昏迷,容易误诊为脑震荡,因而延误治疗,须予以注意。我们在临床上曾多次接触此种病例。如铜陵市新桥硫铁矿电焊工陈家珍,女,44岁,十年前,因工作与他人发生纠纷,被人打伤,当时昏迷。后经多方治疗,一直认为是脑震荡后遗症,八年不能工作。严重时头昏呕吐,卧床不起,行动需人搀扶,于1984年在家属的护送下来我所诊治。经追问病史、详细检查,发现患者颈弧改变,在颈肩背部的右侧有大面积的组织积液,第二颈椎旁有一个两厘米大小的硬块,故确诊为颈椎病。经一次治疗,症状立即减轻,经20次的治疗,症状消失。1.1.2慢性劳损慢性劳损较急性外伤多见。人的脊柱活动度较大的是颈椎和腰椎,但因职业不同,损伤的脊椎不同。长期低头工作者,甚易患颈椎病。因低头工作首先引起颈部的韧带和关节囊松驰,颈部肌肉疲劳,继而引起椎体失稳,为骨赘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1.3感染性颈部疼痛咽部、颈部感染或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期,都能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如儿童患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乳突炎后可出现急性颈部疼痛,甚至会造成颈椎半脱位。我们认为这是炎症扩展导致关节囊产生渗液充血脱钙,韧带松驰,颈部的稳定性受到损坏而致。1.2内因我们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内因主要是由椎间盘退行性变而造成的。正常人在20岁至30岁发育停止,此时变性开始。纤维环的变性较椎间盘的其它部分早,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相互摩擦,纤维粗糙及透明度变性,纤维弹力减弱,最后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从此裂缝中突出。由于椎体血管内营养物是经过软骨板渗透来维持髓核与纤维的营养、代谢,当软骨板发生变性,则纤维环、髓核都会受影响。椎间盘退变,对小关节及韧带改变也有影响。因退变后,椎间隙狭窄,关节囊或韧带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椎间盘损伤,在前纵韧带处会造成前纵韧带与椎体附着处发生骨化,形成骨赘。在后纵韧带处,也是如此。当某一椎间盘变薄时,棘上韧带某相应处会发生松驰,继而肥厚、钙化或骨化。医者可以由表及里通过触摸来推断颈部有病变的部位,继而推断出会造成哪些症状。椎间盘变性后,椎体周围的韧带松驰,引起椎体异常活动,刺激椎体边缘的骨膜而形成骨赘。颈椎先天性畸形是特殊内因。如椎体融合、枕环融合等先天性疾病,均无明显外伤史,而稍受外力作用即会发病。主要是颈椎结构异常,导致内平衡失调及运动点移动。以颈肋为例:由于颈肋或第七颈椎的横突肥大,增强了第七颈椎的稳定性而使颈椎的活动点上移,增强了第五、六颈椎的受损机会。椎体或棘突的融合,多见于第二、三、四颈椎,这样必将增加未融合的颈椎活动度,使之容易遭受损伤。所以,颈椎病常见于第五、六颈椎。此外,我们还发现颈椎病可能与内分泌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病症有一定关系。2.颈椎病引起的颈、肩、臂、头部的疼痛就颈性、神经根性这两种颈椎病所引起的颈、肩部疼痛做以下介绍。2.1颈性颈椎病2000年以来,我们对此类疾病进行了100例的临床观察,颈性颈椎病可分以下四类。(1)斜方肌型:颈部活动受限,颈肩背部疼痛。(2)胸锁乳突肌型:颈部转动和颈部后伸前屈受限。(3)前斜角肌型:颈部向健侧后伸侧屈受限,伴有患侧臂部神经血管症状。(4)副神经型:因副神经是第十一对脑神经,该神经起于延髓,纤维进入迷走神经,止于咽喉,支配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所以两肌均同时受影响。2.2神经根性颈椎病神经根性颈椎病可分为急性外伤和慢性劳损两类。2.2.1急性外伤医学界最早有关颈椎病的概念,大多来源于神经根性。由于颈部受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而致椎间盘突出,髓核向后侧突出,同时后纵韧带撕裂,在椎体后缘与后纵韧带之间形成椎体韧带间隙,此间隙内有出血或渗出物,刺激压迫神经根,这是产生剧烈神经根疼痛的主要原因。急性外伤后数月或数年,上椎体下缘和下椎体后上缘逐渐形成骨赘。2.2.2慢性劳损长期低头工作,颈部前屈,后纵韧带、项韧带经常处于过度伸展状态,而致使关节囊松驰,椎间孔缩小、神经根肿胀、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内容物脱于椎间孔内,椎体后缘与后纵韧带边缘部损伤,产生血肿,形成骨赘,都能压迫神经根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第四颈椎以上的主要表现在颈丛分布区,头、颈、项、背部疼痛。第五颈椎,则主要表现在臂丛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疼痛,活动受限,背部肌肉痉挛,有时麻木酸胀或有烧灼感,夜间更甚。压痛点在受累的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如:耳后、肩臂、胸前、肩胛骨内上角、椎旁肌、斜方肌等处。可用拇指触摸到条索状或节结状反应物,严重时,感觉异常,腱反射改变,肌力减退,肌肉痿缩,甚至肌肉张力增高,出现肌肉痉挛,有时还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3.定位诊断定位诊断是我们盲人按摩医生要熟练掌握的检查、诊断方法之一,熟练掌握后即使不用X线片检查,对有些病症也可以做出初步的明确诊断。第三、四颈椎间隙以上的病变表现为颈部、后枕部疼痛或麻木,枕大神经压痛,枕部痛,温觉减退,颈项肌和冈上肌伴有不同程度的无力和萎缩。第四、五颈椎间隙内病变可使第五颈神经根受累,表现为颈部疼痛,沿肩颈至上臂外侧和前臂桡侧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并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肱二二头肌、肱桡肌、会肱肌、桡侧伸腕肌无力或萎缩,其三角肌病变最为明显。第四、五椎旁有压痛。第五、六颈椎间隙内病变可使第六颈神经根受累,其疼痛或麻木,沿上肢外侧和前臂桡侧放射到拇指和食指,受累肌肉较第五颈神经根受累的肌肉更为广泛,约三十余块,肱二头肌受累最为明显,并有二头肌腱反射障碍,但三角肌不受影响,五、六椎旁有压痛。第六、七颈椎间隙内病变可使第七颈神经根受累,其疼痛或麻木,沿上述路线放射至食指及中指,受累肌肉与第六颈神经根受累相似,但以肱三头肌受累最为明显,并出现腱反射障碍。我们以此与第六颈神经受累相鉴别。第八颈神经根位于第七颈椎下与第一胸椎之间。受累时上肢疼痛或麻木,沿上臂内侧前臀尺侧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受累肌肉的特点是,在手和前臂的二、三头肌腱反射无明显改变,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旁的肌肉和肩胛内下缘的肌肉有压痛。以上我们是根据颈神经分布所做的归纳,但是,大量的颈椎病患者,同时合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颈神经根受累。尽管如此,也能用以上的定位诊断法进行诊断。如皖南供电局工程师王某某,男,46岁,于2005年8月因颈、肩、臂疼痛前来就诊。我们通过检查确诊为第四、五颈神经根受累,患者表现为头昏、偏头痛、后头痛、左臂高举受限,沿肩颈至上臂外侧和前臂桡侧有放射性疼痛,第二、三、四、五颈椎旁有压痛,颈部左屈后伸受限。经六次按摩患者头昏、头痛、肩臂疼痛,活动受限症状全部消失。4.颈、肩、头、臂部疼痛的按摩治疗手法4.1颈、枕、颞部疼痛的治疗手法(1)患者伏卧位,医者用拇指推背、腰部督脉。(2)掌推双侧背、腰骶部。(3)拇指或多指轻轻上下拨揉胸椎段的背伸肌。(4)患者下颌部着于枕上,医者一手掌压于患者枕部,按压枕部的手掌做轻轻颤压动法,以牵动颈椎上段各关节。(5)用拇指拨揉两侧肩胛提肌的起始部及肩胛提肌和斜方肌的交界处。(6)患者仰卧位,医者以手指自前向后推颈部两侧的肌肉。(7)医者用手指纹面拨揉颈段胝棘肌直到颈上段的硬结消失或接近消失为止。(8)患者撤枕仰卧,医者用右手握拳,手背向上,第二掌骨部垫于患者枕骨的粗隆部,医者用左手掌心轻轻颤压患者的额部,使杠杆力作用于颈上部各椎间隙内。(9)医者用手指自耳前向上沿颞部拨揉轻轻拨揉患者帽状腱膜的边缘到枕部为止。两侧各做2~3次。(10)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手指或掌根部向上拨揉腰背部肌肉。(11)医者分别拿患者双下肢的大腿后肌群。(12)点按肾俞穴、太冲穴。4.2颈、肩、臂部疼痛的治疗手法(1)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推胸、腰段督脉。(2)掌推双侧背腰臀部。(3)用手指自前向后向下拨揉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大小菱形肌。(4)患者俯卧位,两臂朝向头部,医者以拇指或掌根自肩胛骨下角沿肩胛骨外缘向上推背阔肌、大小圆肌和肱三头肌,然后再重点用拇指弹拨或拨揉大小圆肌的钝厚处,再用拇指推大小圆肌。(5)医者用手指拨揉颈斜方肌、颈胝棘肌和项韧带。(6)一助手双掌按压患者双肩前上部,医者一手掌托于患者枕部,另一手掌托于患者的下颌部,与助手做对抗牵引颈部,使作用力达各颈椎间隙内。可做头颈部左右偏转牵引和正位牵引,但头颈的偏斜幅度不能超过45°。(7)医者用双手分别抖动患者的双肩臂,最后用小鱼际侧来回重刮两臂。(8)点按外关穴、温溜穴、合谷穴。以上点滴体会,仅限于由颈椎病引起的颈、肩、头、臂部的疼痛。
康民盲人推拿中心kmmrtnzx
努力成为赤峰地区较专业的纯盲人推拿服务中心,g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