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影像学书摘之颈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是由非常复杂的生化改变造成的,有形态学的改变也有功能性的改变。
症状、体征
是人体老化的常见表现之一;
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症状;
有些人可能在看似很轻微的外伤后出现颈肩痛或上肢放射痛;
神经系统检查可能正常,也有可能存在感觉、运动、反射的异常;
颈椎活动度下降;
低头、仰头、旋转可能会加重症状。
人口统计学
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
也可能发病更早,外伤为常见诱因;
男女发病率无差别;
几乎所有人60岁的时候都会有退变;
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推荐的影像学检查
颈椎平片的临床意义有限,仅在必要情况下完善该检查;
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首选核磁检查;
影像学表现
早期表现为椎间盘内T2相低信号,主要因为椎间盘的脱水所致;
核磁或平片上会有椎间隙变窄;
核磁上可见终板Modic改变,以及水肿、脂肪替代和缺血坏死;
椎间盘退变经常合并椎体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和钩椎关节肥大;
小关节增生也常与椎间盘退变相伴。
其他检查
有放射痛的患者建议完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
椎间盘造影可用于确定责任间盘。
鉴别诊断
椎间盘炎
Reiter综合征
透析性骨关节病
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局部热敷、冷敷、局麻药注射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抗炎治疗,可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轻度拉伸、活动度锻炼、深部热疗等适用于部分患者。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疼痛影响了日常生活,可尝试硬膜外注射。
部分患者可尝试正骨疗法、整脊疗法。
对于疼痛持续不缓解或神经体征比较明显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图14.1一位颈部疼痛的年轻人的侧位X线片,可见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C5-6椎间隙变窄。
图14.2矢状位片,T1序列(A),T2序列(B),短T1反转恢复序列(C)。图中所示为一位颈痛的中年女性MRI片,颈椎间盘在T2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是由于椎间盘脱水所致,其他健康的椎间盘内可见高信号。同时C5-6和C6-7椎间隙变窄,合并终板水肿、脂肪堆积和Modic改变。颈椎有轻度的后凸,但是椎间盘没有明显的突出压迫脊髓。
欢迎加入中国疼痛康复联盟及北京疼痛联盟。联盟网站:中国疼痛联盟网站(招聘微博营销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