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的变异白天,晚上大逃亡
「深夜蝙蝠侠」们拯救的是自己。
文冰攸児编辑
黄臻曜来源
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封面来源
ICphoto
“工位、厕所、会议室”,当代年轻人白天可谓三点一线,“”似乎都称得上“休闲”了——毕竟,每天还有12小时的个人时间呢。
“公司厕所的马桶,就像按摩椅一样舒服”、“下午到楼下买咖啡是我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光”…这些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喘息的打工人,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白天的压力阀值逼近临界点之后,一场大逃亡就趁着夜晚开始了。
夜晚成了宣泄的出口,以及打工人私奔的最佳背景。
白天的工作仿佛没有感情的奉命成婚,夜晚则是可牵手的情人。
在静默的夜的陪伴下,打工人们放下了日间工作生活的v1.0自己,启动v2.0副本,加载面具另一面的自己——平静,充满好奇心抑或是极致癫狂。
这些「深夜蝙蝠侠们」,有人驱车公里、出逃郊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夜间观星;有的凌晨两点半起床骑车从海淀到卢沟桥看日出;也有人卸下白天的职业,隐身喧闹的夜店兼职观看人生百态;还有人飙车炸街,在深夜感受速度与激情……他们在夜晚遇见和白天不一样的人类样本后,然后慢慢变异,在夜晚拥有另一种生活。
夜晚是有力量和故事的。
他们在夜间短暂逃离了苦闷的工作,重获了单纯、原始的快乐,得到了在白天继续走下去的力量,也和白天的自己和解。开着保时捷兜风炸街橙同学,23岁,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假装自己没烦恼,
完全沉醉在加速的刺激感和引擎的轰鸣声里”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内心烦躁,我会开着保时捷出去兜风,炸街。一脚把油门踩到底,感受强烈的推背感,等转速表接近红线,然后迅速手动换挡。整个过程不过3秒钟,那转的引擎声,如同交响乐一般,回荡在整个街道。真正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以为读博士是度假。第一个学期看到一辆便宜的,就毫不犹豫地买了。拥有它的第一天我就飙车去了海边。。图/受访者但没想到博士比想象中要难搞许多,除了科研,还要上课。跟不上学长科研节奏,退出来自己另外找项目又举步维艰。周围的学长学姐频发paper,自己却在原地踏步,压力很大。觉得和实验室的学长学姐相比自己太菜了,不太聪明的样子。有时偶尔也会考虑现在科研阶段学习的东西对于将来就业会不会有任何帮助。有时候工作做不完,有时候又没有工作,除了科研和学业方面的压力,每天还要考虑洗衣做饭的问题,下馆子太贵了,自己做饭还需要准备食材+洗碗刷锅,很费时间精力。形而上的未来生存思索和形而下的眼前挣扎纠缠在一起,很头疼。后来,烦躁的时候会出去跑两圈。在夜间的马路上。图/受访者
大概一个星期会炸个两三次街,脑子胀的时候,去洗个澡洗个头,然后开车出去。兜风的同时把窗户摇下来,刚洗完的头发没过多久就会非常顺滑、高涨,有了造型,还省去了吹风机吹头发的步骤呢。最经常的是往学校周边开,因为路比较熟,怎么开也不会迷路,也不用开导航,瞎转悠就好了。学校周边兄弟会的区域还会有各种party完走在街上的小姐姐,我有时会兜着圈来回观赏这夜间美景。虽然她们不属于自己,也不会属于自己,但看看就挺开心的,有益于睡眠和第二天的工作。图/受访者
海边也常去,晚上停车场没有人,直接下车走到沙滩上,打卡一样地去看看,听一听海风的声音,觉得冷了就走了,几分钟吧。其实还挺有意思的,一个人去海边走的时候,不会想很多事情,只会想着看看,听听声音,感觉到冷了就回去,很简单,不带有任何目的性,走一圈就回来了。我们家开到海边只要10分钟,再走个10分钟,开10分钟回来,挺快的。晚上的海没什么颜色,是一片纯黑,偶尔会有一些浪花什么的,还有很多海鸥。还在晚上开车去过MichaelJackson的故居,和钱学森呆的喷气动力实验室。MJ的故居和新闻照片上一模一样,还是挺伤感的。他09年去世,我是10年开始听他的歌,从六七十年代的歌开始听,一直听到他去世之后发的两三张专辑。他是在ucla的医院去世的,去看了一遍之后就特别明白,因为那个地方(故居)离ucla特别近。房在路边,门紧闭着,门上写着“内有恶狗”,但是实际上特别安静,什么声音都听不见。我曾经有想去翻信箱的冲动,但是良知阻止了我,毕竟在美国翻别人信件应该是可以被判刑的。兜风的时候,啥都不用想,也不用焦虑未来的事情。只用考虑晚上回家睡觉就行,第二天太阳还是会升起来的。当生活在混乱边缘的时候,假装自己没烦恼,完全沉醉在加速的刺激感和引擎的轰鸣声里面。夜景。图/受访者
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在夜店兼职好想当桔子分身成十瓣,30岁,区块链媒体编辑
“白天挣钱晚上也赚钱,白天要动脑子,
晚上就动动腿,特别劳逸结合”我白天的工作不是以前工业时代严格的坐班制,它有灵活性,又特别有弹性,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我自己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会设定一些界限,把重要紧急的事情排到当日,尽快完成。如果做到了就会给自己一些激励。下班的时间算是我自己的生活,是对自己上班辛苦的奖励。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一个机制。我本身是蹦迪资深用户,多年来保持着每周两到三场的频度,长线看下来还是挺不容易的。去夜店兼职是去年月份开始的,当时在一个群里边看到了一个DJ朋友转发的兼职信息。那家店离公司比较近,就一站地铁,我想着反正也是要去玩的,不如去玩的同时把钱赚了,还可以免费喝酒。在千百个夜间场所中选择了迪厅,个人来说,是因为音乐气氛,或者说整个场景带给我的感受。玩了、运动了、又听着歌了,偶尔还能认识新朋友,基本上满足了我的很多需求。有点类似于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或者说互补,白天挣钱晚上赚钱,白天要动脑子,晚上就动动腿。类似于在活动一个弹簧,你要让它松弛下来。兼职是一周两天左右,还是可以胜任的。虽然平时正职工作的强度也不小,但是我觉得这两个特别分的开,因为一个是脑力工作,一个是体力工作,它们特别劳逸结合。在酒吧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动脑,一共那么几款酒,很少会调错,大不了做错一杯酒自己喝了,就是最惨的结果了。白天的话,整个身体状态就跟瘫痪一样,往那儿一倒,手指上做一些运动,脑袋再动一动就够了。兼职对我来说,是玩,也是学习。我会在工作的同时录很多人不同的set。因为DJ是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会去听好的DJ怎么做混音,怎么用这些采样,怎么设计乐句的段落。有的时候白天无聊,不想听网易云音乐的时候,就会把晚上的录音拿出来听。听着听着会听到很多有趣或奇怪的东西。比如有我跟同事的瞎扯淡、聊八卦的声音;中间可能有那么十几秒钟没声儿,然后有尿尿的声音,再十几秒钟没声儿,最后回来动次打次;还有客人打架了,把他推出去的声音。奇怪的客人很多,本身来玩的群体就很多样,或者说比较偏先锋一点。大部分客人来的时候,是开心的状态。每个人对开心的诠释不太一样,有手舞足蹈的、喝多了耍酒疯的、喜欢和人pogo(摇滚现场术语,包括相互撞、跳水、死墙、开火车……)的,也见过乱亲、涂鸦、脱裤子的。除了DJset录音和工资之外,我还从这份兼职中获得了一个挎包,两个海报,和连续工作20小时的体验。我们上班时间是晚上八点,周五、周六这种夜店的大日子上,最早下班要到早上6:30,最晚一次挨到了9:5。当时DJ已经困得不行了,大家也在撵人,但舞客们迟迟不愿离开。只要一拉开窗帘,他们就会就对我们发出一些嘘声,要求DJ最后一首歌要求了十多遍。来玩的这些人很多都没工作,我觉得他们挺开心的,之前还做过有关蹦迪的问卷调查。当时没事老能看到这些人,久了之后就好奇他们白天都在干嘛。在蹦迪理由这一项里,很多人选了社交,也有人选放松或跟朋友一起来,还有来买醉的。挺多不同的理由。从自己的经验说来,蹦完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延续的快乐,也有可能会有一些能形成反差的一些落寞。在一个很嘈杂,气氛不错的环境里面出来,走出门的那一刻我会有点孤单,觉得门外是另外的一个世界,小贩们在卖泡面,代驾在坐公交。PPT排版的定制蹦迪手机壳(可以写入简历的办公室技能)。图/受访者
说走就走,深夜驱车公里的观星之旅COCO,28岁,互联网公司品牌部
“一抬头就能感受到快乐,
很单纯、底层和原始的快乐”那是周五晚上8点多,我还在一个漫长的会上。而在此之前,我已经连续一周每天加班到凌晨。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