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颈肩痛 > 疾病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病因诊治与预防

颈肩腰腿痛的病因、诊治与预防

——应用压痛点强刺激疗法之我见

医院礼士路门诊部骨伤理疗科原主任

医院中医科按摩专家刘炎

我于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后,先后在空军69医院软伤科系统学习了软组织损伤的诊治方法,在沈阳军区21医院和大连医院分别进修了骨外科和脊柱外科,在旅团卫生队开展腰椎间盘摘除、腰椎管(狭窄)扩大、针刀闭合松解等手术。年医院医院礼士路门诊部一直从事颈肩腰腿痛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在长期实践中,我认为主要的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诊断方面。这类疾病的临床就诊科室多,诊断名称不仅多,也极难统一,而且漏诊误诊多。

二是治疗方面。随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各种治疗方法应接不暇,但颈肩腰腿痛这种常见病、多发病却至今仍是疑难病、难治病。对此,医生如何科学诊治,患者如何预防,仍然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在这类疾病的治疗方面还应探讨出一套医患双方可以相互监督和信赖的治愈标准,这的确也是个难点。

现就以上问题,笔者谈一点个人浅见。

《颈肩腰腿痛的病因、诊治与预防》一、颈肩腰腿痛疾患的主因

实践中我发现,很多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骨刺等患者经软伤科压痛点强刺激疗法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后,再复查影像与之前对照,其影像结果根本没有任何改变,有的突出、增生、骨刺等反而明显。一次,我医院医务患者(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院药房主任的爱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十余年,在医院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十分痛苦,经多次会诊建议做腰椎间盘摘除术,因惧怕手术未做,后经人介绍来我处保守治疗后已基本治愈。诸如这类典型的病例很多,因而激发了我对诊治颈肩腰腿痛这类疾病的重新思考。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类疾患呈上升趋势,且逐渐趋向低龄化,医院检查,常将椎间盘突出、骨关节增生退化诊断为主因。使人不解的是,临床发现,不少间盘突出、骨关节增生与退化的人大多数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就使得医患共同把这类疾病视为了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经长期临床探索人们发现,这类疾病的主要病理是由骨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所致,而且不少患者患病前并没有扭伤、外伤等病史。那么,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呢?

经认真总结、分析和梳理,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筋骨衰老退化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从人生筋骨的发育过程来看,筋骨衰老退化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当筋骨衰老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可引起损伤,而损伤又可加速筋骨的衰老与退化。但人体的退化损伤并非完全是被动的,有些损伤是可防可治的。

人体的筋骨(尤其肌肉等软组织)自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强壮,但到达一定年龄后筋骨的退化损伤与修复达到平衡,这应是人体筋骨的鼎盛时期,此后,人体的筋骨便逐渐退化,退化的肌肉等软组织会随着人体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果经常给肌肉等软组织以适宜强度的刺激使其得到锻炼,其强壮,可尽可能减缓退化的速度。日常生活中,如用力的时间过长,可引起肌肉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如突然用力或不慎用力过大超过软组织的最大承受能力,可引起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或扭伤,而损伤又可加速人体筋骨的退化。

人体筋骨退化的年龄个体差异很大,影响因素很多。如在我国体操运动员的筋骨鼎盛时期,女同志是十三四~十七八岁,男同志是十六七~二十五六岁,但这也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人体筋骨退化与机械设备的磨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一些差别。相同之处是人体与机械一样,只要运动,只要使用,都可能有损伤或磨损;但机械使用后不能自身修复,需人或其它外力的帮助,而人体的筋骨(肌肉等软组织)损伤有一个自身修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采取科学的治疗和系统地养练等,能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或不遗留慢性损伤。故筋骨的保健应与机器的使用保养一样,不管是否有损伤,也应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普查,发现问题及时调理。

(二)人体自身框架结构不均衡是客观原因

从人体的解剖结构来看,自身框架结构看似匀称,实际上,人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都是不对称的,也是不均衡的,这也是客观的。因在脊柱两边的心、肝、脾、胃等脏器不是一分而二对称分布的,脊柱、四肢的前后及上下也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均衡的。这种不对称、不均衡是人体的解剖结构使然,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改变的,如果用力不当这也易导致骨及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用力异常乃至损伤。

(三)日常生活习惯、工作环境也是其重要原因

从日常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来看,由于人们长期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或习惯动作,如此日积月累,可导致脊柱的位置异常,而脊柱位置的异常又可加重脊柱四周的不对称。脊柱不对称的结果是破坏脊柱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的力学平衡,致使有的软组织处于牵拉紧张、有的则处于松弛退化。脊柱四周肌肉等软组织长期的牵拉紧张,不仅会引起相应的软组织损伤,还会引起脊柱结构的异常,进而压迫、刺激其间或相邻通过的神经、血管,产生相应症状;而脊柱四周长期处于相对松弛的肌肉等软组织则会发生退化和其力量减弱。我们应特别注意的是,一旦该肌肉等软组织用力过量或突然使用超过其受力的最大极限,极易致该软组织损伤,这又会加剧脊柱四周的肌肉等软组织不平衡,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所以,日常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也是引起筋骨损伤的重要原因。临床中,虽然很多患有颈肩腰腿痛的病人根本就没有明显扭伤、外伤等病史,仍有较重的临床征象,多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所致。

(四)医患相互监督的治愈标准不明确

临床上,骨关节损伤类疾病是有治愈标准,如对其深究就会发现,这些标准却含糊不清,这样就缺乏医患之间的相互监督。不能相互监督,就达不到深度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医患之间医疗纠纷就多。

由于治愈标准不明确,易使各种急慢性机械性损伤这类筋骨损伤类疾患没得到及时治愈或遗留迁延难愈,这也是软组织损伤逐渐形成慢性积累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上述主因外,季节、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及感冒等也是这类疾病诱因。

二、病理与机理(一)病理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疼痛是炎症刺激的临床表现,麻木是神经受到压迫刺激的临床表现。由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颈肩腰腿痛为无菌性炎症反应,其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充血、水肿、渗出并释放各种炎症介质,致使损伤局部的肌肉痉挛,久之,可挛缩、变性、粘连,形成硬结、条索状物或不光滑面等,进而可压迫刺激其间的神经、血管,出现神经麻木和软组织循环异常的表现,并可引起局部甚至全身各系统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病机

1、补偿调节失衡现象。损伤早期主要是肌紧张,持续的肌紧张可引起肌痉挛,长期肌痉挛,可破坏脊柱的平衡。脊柱一侧肌肉软组织痉挛疼痛一旦时间较长,便可引起对应侧的肌肉软组织紧张而本能地进行对应补偿调节,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对应补偿调节现象。久之,补偿调节可引起向上或向下及四周的肌肉群进行系列补偿调节,进而可引起一系列明显的软组织损伤性反应。患者往往表现为颈部、肩胛部、背部、胸部、腰部、腹部、臀部的广泛性疼痛,并可出现上肢或下肢的放射痛。临床上,这类病症常被诊为“颈腰痛综合征”。

2、全身动态与间架(框架)结构力学失衡。人体的头颅、脊柱、躯干及四肢骨骼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人体整体形态的基础。维持这个间架(框架)结构的动力源泉是肌肉软组织。肌肉软组织受损必将影响到全身间架的活动,进而引发全身动态力学失调;当肌肉软组织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到全身间架(框架)结构的稳定,即可引起全身间架(框架)力学结构的失衡,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

三、临床症状

临床上,患者大都是自述感觉不舒服、疼痛或有异常感觉,所以,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感觉”这个最基本的概念。

(一)客观认识感觉

感觉是具体通过感受器来完成的。感觉是机体通过感受器接受内、外界环境各种刺激,并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感觉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由此建立机体与内、外环境间的联系。感受器是一切感觉的基础,在不同个体之间和身体内不同的部位,感受器接受的刺激感觉不仅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长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同一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感觉也有较大的差异。但我们必须明确,尽管感受器存在很多差异,但人的感觉还是有很多共同特征。

1、适宜刺激。

如机体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过大,可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及系统的损伤;反之,刺激不足或太小则也可导致这些组织、器官及系统的退化。可见,只有对各种组织、器官及系统予以一个适宜的生理刺激,使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样的刺激才称之为——适宜刺激。

人体各组织、器官及系统均有一个适宜的生理刺激的问题。如声波是听觉细胞的刺激,光波是视觉细胞的刺激,运动是对骨胳、肌肉中感受器的刺激。以上刺激如果过强,则可能对人体有害,刺激不足或太小,达不到适宜的刺激,可引起人体相应系统的退化。所以,在实践中应客观地去理解人体的适宜刺激并加以辩证地分析,才能正确掌握和运用适宜刺激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有效地训练感受器,使之达到适宜的刺激度,改变不当刺激的情况。

2、感觉阈值。

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值。任何感受器的兴奋都有一个特定的感觉阈值,任何刺激必须达到或超过感觉阈值时才能引起感觉。

平时,人体对很多不良刺激之所以没有引起感觉,这是因为没有达到感觉阈值。但平时的各种刺激确实存在,且这些刺激对人体也有个逐渐适应和慢性积累的过程。如慢性积累性损伤尽管对感受器的刺激引起了一些组织的改变,或者没有引起器质性改变,但对人体的刺激没有达到感受器的感觉阈值时,此时就不易引起人体的各种异常感觉。虽然损伤的刺激达到一定程度,但还未达感觉阈值时,这时机体不会出现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也还达不到临床疾病诊断的标准。这就是人们常讲的“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或疲劳综合症”等。此时,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将有毛病出现了,需要休息调整和科学健身与治疗保健了。这就是常说的“治未病”,也正是良医治“未病”的好时机。如果不良刺激达到或超过感觉阈值,有临床症状的感觉了,此时就是中医讲的“已病”,临床上大多患者来就诊时,已是“治已病”时期。

、换能作用。

感受器将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即动作电位),称之为换能作用。每个部位的感受器都可视为有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各种强烈刺激均可消耗与产生很大的能量。换能作用的调节,主要在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即在人的脑组织中掌控。

从解剖生理可知,脑组织的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的1/6还多,而人体头颅的重量还不及人体的1/11,这也说明脑组织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时,需要消耗人体巨大的能量。这就证明脑是人体内需要供血最多与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如果脑组织的血液及能量供应不充足,中枢神经细胞的活动不但难以适应突然强烈刺激,换能作用也不可能正常实现,还可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危害作用。只有在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和感受器的血液循环畅通的情况下,对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进行适应性训练,通过逐渐增加感受器适宜刺激的强度,才可逐渐获得增强人体换能作用的能力。

通过换能作用也可以推断,科学健身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随时随地保持大脑血供的充足和全身血运畅通,也即注意随时随地保持头顶若悬的状态,这是为换能作用准备必须的物质能量供应基础。

、适应现象。

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之为感受器的适应。如有些人点穴推拿按摩“成瘾”,就是因长期有规律的对人体进行(恒定的)点按之后,被按摩者对按摩刺激的力度要求越来越高且总感力不到位,这就是感受器由逐渐适应逐渐到依赖的一种现象。这种按摩推拿刺激,对人体是一种被动的刺激,如果把握不当,久之还可引起肌肉废用性退化乃至损伤。可见,这种“成瘾”对人体也是有一定危害的。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增强运动锻炼的主动性,对机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良性刺激。临床上,很多对人体的不良刺激,起初都出现不适的异常感觉,如果不采取科学的处理,就会逐渐耐受。

出现这个现象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机体组织对不良刺激引起损害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二是机体对不良刺激也逐渐适应了。其实,这个适应现象就是不良刺激所引起的机体损伤逐渐积累的缓慢过程。这个逐渐积累过程最终可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或超过感觉阈值时,要爆发出临床症状来,这就是治疗“已病”的时机;二是通过医患之间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调理和养练手段,让这不良刺激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或筋骨退化对机体的刺激减小到最低,最好能保持稳定不发展没有任何感觉不适的临床症状,使这些不良刺激永远达不到机体感觉阈值,让人体筋骨退化引起损伤对机体的不良刺激保持在沉默,永不发病(或发作),这也是治疗“未病”的时机。

(二)临床症状

当肌肉软组织慢性积累性损伤对机体的不良刺激达到或超过感觉阈值时,可引起如下临床症状。

1、局部软组织损伤主要症状:颈、背、肩、腰、腿及骨关节等部位疼痛活动受限。

2、损伤部位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主要症状: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脑缺氧、血压高或血压不稳、眼花、视力减退、耳鸣、听力异常、后脑勺痛、心慌、胸闷、胸痛、肋间神经痛、心前区疼痛不适、憋气、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痛经、性功能障碍等。

、损伤部位神经受到压迫主要症状:后脑勺、手、脚等部位有麻木感。

、损伤部位动脉血管受到刺激压迫产生的主要症状为: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血管紧张性疼痛、肢体远端发凉、怕冷、末端干裂。

5、损伤部位静脉或淋巴受到刺激压迫主要症状:损伤离心端肿胀,手、脚有胀满感,有些患者有肢体肿胀发热感。

上述临床症状,大多数表现为功能异常,只有少数有器质性改变。这类症状不仅普遍存在,且易误诊漏诊,医患常为其所困。不少患者也为此郁闷、忧郁、痛苦,进而可引起精神抑郁等心理异常。

四、诊治原则

必须明白,人体筋骨的衰老退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损伤可加速衰老退化。但也必须明白,损伤是有原因的,是可以修复的,但修复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当修复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科学的锻炼使损伤软组织健壮有力,这样,可增强软组织抗击再次损伤的能力,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诊断原则

1、除外它科疾病。因骨关节周围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很多临床科室疾病类同,所以,一定予以严格的科学甄别。

2、明确损伤部位。方可精确施治。

、判断损伤情况。预判疗效情况。

此外,一定要考虑此病与它科疾病共存和共治的问题。

(二)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此病大多数与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所以,主要是调整不当工作姿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科学健身与养练。

2、休息。主动休息是配合软组织损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科学对症治疗。主要方法有:应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也即软组织损伤创始人的手法——宣式手法)、小针刀、针灸、各种物理康复治疗手段及药物局部外用与内服等方法。

五、治疗反应及治愈标准(一)治疗后反应

1、早期调整破坏平衡阶段的主要反应是:

(1)疼痛加重现象

这主要是因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所出现的的反应,一般至5天可以自行消失,反应重者影响休息时可服止痛药缓解暂时症状。

(2)假愈现象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治疗是隔日或、日1次、穴位注射是至5日或7日1次、骶管治疗是5至7日1次、小针刀治疗是7至15天1次、各种理疗治疗是1日1次或2日1次,一般经系统治疗5次以后,大多数病人疼痛可明显减轻,有的可完全消失。就是在这个阶段,患者多自以为治愈而放弃继续治疗。其实,这就是一种假愈现象,这时疾病才恢复0%至0%,因为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的炎症期修复所需最快的时间是至周,而有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腱、韧带等)完全恢复需0至50周,个别严重的损伤修复更加困难,甚至有的终生难以修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终生难以修复不是不能修复,这就要看医患之间如何理解与相互配合了。

2、中期修复稳定平衡阶段的主要反应是:

(1)损伤部位酸软无力。

(2)有疼痛扩散或游走现象。

()症状反复。此症状反复要注意两点,一定要仔细分析每次反复症状的轻重与持续时间的变化,二是注意症状反复之间间隔时间长短变化。如此,方可判断组织恢复过程的发展趋势好与坏。

、后期巩固稳定平衡状态阶段的注意事项

(1)防止以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等治疗成瘾,形成依赖。

随着软组织损伤的逐渐修复,之前进行有规律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被患者容易接受并逐渐适应,推拿就会使患者有一种离不开的感觉,久之就易成瘾,其实对身体未必有益。

不少人误认为,保健按摩就是舒服按摩,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摩对人体来说是一个被动的运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也是一样,久之,强刺激的感觉也有一个逐渐的感觉适应现象,且此时肌肉也不是主动收缩。长期、定时、有规律地舒服按摩极易成瘾,易导致肌肉等软组织废用性退化。应当明白,人们在进行的任何一种锻炼,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有的肌肉运动多,有的肌肉运动少;运动多的肌肉发达,运动少的肌肉相对退化;肌肉使用多,用力多,受损的机会也多;肌肉使用少,用力少,则易退化。所以我们在锻炼时,一定防止盲目,要讲科学锻炼,使锻炼的效果最大化。

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损伤软组织,只是因损伤或产生的炎症刺激未达到感觉阈值的缘故,所以没有明显的症状,此时就是处于“未病”的状态。这时有经验的医生只要用手触探一摸就可查出受损点——也即压痛点,这也是疾病潜伏的根源,亚健康状态也多是由此引起。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这些潜在的损伤点进行强刺激推拿治疗,便可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这就是“治未病”。同时,对潜在损伤点进行强刺激推拿按摩,不易成瘾,且损伤点的压痛还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真正起到保健按摩的作用。所以,对筋骨的长期保健,应该是根据软组织潜在损伤点——压痛点的反应具体情况而定,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既是治未病也可治已病的科学方法。

(2)一般注意事项

①颈肩背治疗后,避免低头及双上肢过多活动。

②颈背腰臀治疗后,应端坐,避免久坐,可适当走路,晚休息时以卧硬板床休息为主。

③膝部治疗后,避免走路及盘腿动作,患者配合治疗的原则是膝关节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养练,为以后正常活动做体力储备。

④小针刀治疗后,天内防止擦洗局部,防止感染。

⑤在治疗期间,防止受凉、感冒、发烧,因其可加重治疗后的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⑥体质虚弱、骨折、结核、肿瘤、出血性疾病病人患颈肩腰腿痛时,不宜强刺激推拿等治疗。

()注意加强功能锻炼与养练结合。

附:压痛点强刺激疗法是针对软组织的损伤点和对应点,根据中医经络原理,进行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辨证施治;小针刀松解术是要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和脏器,此术是对明确固定的软组织损伤点和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不能松开的软组织损伤所形成的粘连、硬结、条索状物或不光滑面,用小针刀微创手术彻底松解的治疗。该治疗既有针刺的效果又有手术的作用,且无手术刀口,使很多患者免于重创手术之苦;骶管治疗是将特配的药物注入骶管,消除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并有活血化淤、营养神经等作用,解决了目前保守治疗难以消除椎管内炎症、水肿的难题。

(二)治愈标准

患颈肩腰腿痛类疾患的病人,一定要牢记“三分治、七分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笔者认为颈肩腰腿痛的治愈标准主要应有三条:

⑴压痛点消失。

⑵损伤软组织形成的粘连、硬结、条索状物、不光滑面基本消失。

⑶通过科学养练使损伤软组织的弹性、紧张度或肌力恢复或接近正常,增强再次抗击损伤的能力。

如按上述标准,医患之间就可相互监督、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以利于疾病经治疗后使身体恢复至最佳状态。

为了避免多次重复检查给您带来不必要身体损害和经济负担,来我处诊疗时最好带上相应部位的X医院的检查资料。

六、对正骨手法及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手法的再认识

中医按摩推拿是祖国医学的瑰宝,经过代代相传,继承发展,这一传统医学进而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对此,国人无不为之自豪。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需要对传统医学再深入挖掘和探讨。我们发现,有许多传统医学中的东西应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进而发扬光大,更好地继承发展创新。本人现仅就中医按摩推拿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和大家共同商榷,力求让这一传统医学更加光彩夺目,服务大众,造福人类。

中医的按摩推拿及中医的正骨手法的具体操作时,是在活动患者的骨关节还是活动其周围的肌肉软组织呢?这是本人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各种按摩推拿手法和除骨折外的正骨手法,看似骨动了,关节也动了,有时甚至还可听到骨关节发出的响声了,此时,大都认为关节动或关节已经复位了。但如再细分析,如此按摩推拿后,骨本身有变化吗?——没有,去医院做个影像学检查,骨关节的本身根本没有任何变化。那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实际是骨关节周围的肌肉软组织的松紧发生了变化。人体活动时,骨关节起的作用只是支撑、连接和保护脏器的功能,而具体参加实施运动的则是骨关节周围的肌肉软组织。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创始人宣蛰人认为,只要调理好骨关节周围损伤的肌肉等软组织后,骨关节可通过活动而正常“归位”,根本不用“动关节”便可治愈筋骨劳损类疾病。

那如何才能调节软组织呢?调节骨关节周围损伤的肌肉等软组织的最基本手法,就是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也即用手指深压触探到肌肉软组织损伤点后用力予以强刺激推拿,使紧张肌肉炎性渗出粘连形成的硬结、不光画面及条索状物等松解,直至接近正常状态。具体如何强刺激,必须根据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因人而异,这也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这就是我对此继续要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支撑。

此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手法,是全国软伤创始人宣蛰人独创的软伤手法——又称之为宣式手法。如何继承并发掘前辈们在这方面的优秀成果,并从以上我说讲到的诸方面再认识再实践和探讨,至今仍是一个不断研讨的重要课题。

我对治疗颈肩腰腿痛类疾患的理念和希望是:通过对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科学治疗,能使患者疾患治愈于“未病”之时,让患者不花钱能治病或者花小钱也能治大病,把健康的钥匙把握在自己手中。

附:对按摩推拿的有趣探讨

年的一次偶遇,在给一个书画家治疗颈椎时,他问我是哪里学的这套按摩手法?我说:这手法不是按摩手法,是软伤手法。他说,这就是真正的按摩手法。他从汉字书法的角度对此给予了独到的解释。他认为:按摩的按字,就是朝一个部位用力、按住不动,动了就没有按住,所以,按摩时手指朝病变部位用力是要稳住不动,且还要朝病变部位用力,这才是按,否则就是揉、搓、滚、摇、晃、打、拍、搬。按摩的摩字下面是一个“手”字,上方是一个“麻”字,也就是用手按的部位一定要有麻木、酸胀、疼痛等异常反应,这才是摩。原来按摩就是寻找压痛点按,就是找准压痛点强刺激按压松解,如此汉字的解读令我茅塞顿开。如果按下去没有麻木、酸胀、疼痛等反应,那就不是按摩,而是娱乐场所的“摸”。这听似笑谈,但也不无道理。

其实,中医对按摩的解释很多,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解释。而这位书画家的如此解释,使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一下打开了我的思路,细细思之,不无道理,便顺此继续探索着。

那么,推拿手法是不是按摩手法呢?

分析“推拿”,一是“拿”,是合与手的组合,合即合二为一,也就是大拇指与其余几个手指捏在一起或两手往一块儿用力,这就是“拿”,而“推拿”,就是拿住病变部位之后应用腰腿发力(此如推车用力是腰腿用力一样),此才是推,否则,有悖“推拿”之本意。由此可以看出,“推拿”就是“按摩”的更进一步诠释,真正解释了按摩之力由何而来。

年月17日星期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zngk.com/jjtzl/11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