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知识肩井,能利肩臂,平气逆,下乳,催
肩解二穴、膊井、髆井。
手足少阳、足阳明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肩,肩部。井,深井,市井。穴当颈下肩部凹陷如井之处,为手少阳与阳维脉之会穴,多条经脉出入离合之处,犹如市井。
此穴在肩部,当缺盆直上之凹陷处,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经气深聚之所,故名肩井。
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及颈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分支。
先找到大椎,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
本穴能利肩臂,平气逆,下乳,催产。善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用拇指按揉肩井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肩背痹痛。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中风、脚气。
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手臂不举。
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乳痈、颈项强痛、脚气等疾病。
①配足三里、阳陵泉,治疗脚气酸痛。
②配三阴交、大敦,治足内廉肿痛。
③配阳池,治仆伤肘背痛。
④配足临泣、曲池、中渚,治肩膊疼痛连肩背。
⑤配足三里、阳陵泉、阳辅、昆仑、照海、太冲,治脚气。
⑥配大椎、膏肓、脾俞、胃俞、肺俞、下脘、三里,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失情劳证。
⑦配膻中、大陵、支沟、阳陵泉、外关,治瘰疬延生胸前,连腋下者,名瓜藤疬。
⑧配足临泣、三里、曲池、委中、合谷、行间、天应,治历节风疼痛。
⑨灸肩井,泻少泽、合谷、三阴交,治妇人乳根痛。
⑩配肩井、肩髃、曲池穴,得气后先泻后补之,灸亦大良,可三壮,治肩膊疼痛不可忍。
配肩髃、曲池、合谷、渊腋,治肩臂疼痛不举。臂肘痛加曲泽,颈项肘痛加后溪,手腕痛加太渊,仆伤肘臂痛加阳池。
本穴位于肩上,系肩井为手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具调和枢机、贯下通上、舒筋活络、维系诸阳脉之功,故《通玄指要赋》有“肩井除两胛难任”之治;《标幽赋》有“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之验。揉运肩井穴,名曰“舒肩井方”,多为推拿收功法之一。
本穴针感较强,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晕针和气胸。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即四通八达也。古者日中为市,交易者汇集于井,故后人称通衢为市井。本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症,极为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所治以风症居多,如中风、痰喘、头痛、臂痛、劳伤、气逆、产后等之涉及于风者,均可酌用。以风为阳邪,症从其性也。《针灸大成》谓:“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据报道,以天宗、肩井、肾俞为一穴组,与屋翳、足三里、膻中穴组交替针治乳腺增生,可增强患者细胞免疫机能。